中国空军虚航组织(LKYFLY)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kyfly1706

[图文资讯] 比歼20更强的F-22终结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博物馆珍贵收藏:伊尔-62

10.jpg
伊尔-62
飞机类型:运输机
首飞时间:19631
突出特点:该机是远程喷气式客机,有多种改型,载客量大,航程远,曾被广泛使用。
制造国家:苏联
构造性能
机长:53.12米;翼展 43.20米;
机高:12.35米;空重:69400千克;总重:162000千克;
载重:23000千克;最大巡航速度:90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2500米;最大航程:8500千米;
动力装置:4台НК-8-4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03千牛。
背后故事
伊尔-62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四发远程喷气式运输机,1962年开始设计并制造。1962年9月24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视察其第一架原型机的消息被公布时,曾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伊尔-62飞机与美国的波音-707DC-8和英国的VC-10等喷气式客机属于同一级别。虽然它出现的稍晚,但其起飞重量和发动机推力却是它们中最大的。苏联在航空工业的发展中,这种“别人有的,自己一定也要有”的精神,使西方国家为之震惊。
1963年1月3日,伊尔-62的原型机首次试飞。经过近4年的试验和改进,于1966年投入小批量生产。1967年3月10日开始在国内航线上使用。同年9月,首飞莫斯科至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的国际航线。19687月加入莫斯科至美国纽约的航线(全长7700千米)。
伊尔-62飞机的外形设计和英国的VC-10相似,在当时是很新颖的设计。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横排在机尾两侧——可以大大降低客舱内的噪声水平;水平尾翼装于垂直尾翼顶端——可以避开喷气发动机尾流的干扰和增强垂直尾翼的气动效应。北约组织为伊尔-62飞机起的别名“文豪”,与它典雅大方的造型相当贴切。
1970年以后,该设计局又研制了伊尔-62Μ-200和伊尔-62ΜК等改型,其结构设施和性能都有所改进。1972年开始批量生产,至1995年共生产270架,其中1993年生产的一架当时作为俄罗斯总统专机。除满足本国使用外,还出口到中国、朝鲜、古巴、罗马尼亚、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我国空军于1972年引进4架伊尔-62型飞机,作为专机使用,后移交中国民航用于国内航线。
1974年4月6日,中国民航伊尔-62机组执行了承送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的专机任务。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文物珍贵收藏:康维尔-240(Convair CV-240)

11.jpg
康维尔-240
飞机类型:运输机
首飞时间:19467
重要贡献:参加了“两航起义”,并参加了新中国民航的首次开航。
制造国家:美国
构造性能
机长:22.76米;翼展:27.96米;
机高:8.22米;总重:19000千克;最大载重:42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451千米/小时;实用升限:6320米;最大航程:2400千米;
动力装置:2台普•R-2800CA18活塞发动机,单台功率1765千瓦。
背后故事
康维尔-240(Convair CV-240)是美国康维尔飞机公司生产的双发活塞式近程运输机。1945年开始设计并试制;1946年7月8日,原型机康维尔-110首次试飞,随即投产,生产型定名为康维尔-24019486月加入航班。
康维尔-240是一种设计比较成功的飞机。与同期、同类型飞机如前苏联生产的伊尔-12、伊尔-14等飞机相比,明显地具有发动机功率大、装载能力强、飞行速度快、航程长和设备先进等优点。它一问世,立即受到使用部门的欢迎,接到订货471架,国民党政府的中央航空公司也曾于1948年订购了6架。它有多种改型,包括军用型C-131和军事教练机T-29 等。
1952年,康维尔-240经放大,设计成康维尔-3401956年又进一步增大发动机功率,改进外形,设计成康维尔-440。正当康维尔公司陶醉于自己的成功时,英国和苏联装有涡轮螺旋桨式动力装置的运输机(如“子爵”式和伊尔-18等)已相继出场,使活塞式运输机相形见绌。直到1959年,有涡桨式发动机的康维尔-540制造成功的时候,只接到了订货28架。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一架康维尔-240(绰号“空中行宫”)是1949年11月9日随“两航”(原中央航空公司和中国航空公司的简称)起义,由香港飞至北京的领队长机(潘国定驾驶)。同乘这架飞机起义回来的有原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原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卓林,顾问査夷平、邓仕章,秘书吴景岩等一行十五人,当晚在北京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接见和设宴招待。19507月,这架康维尔-240XT-610号)飞机被正式命名为“北京”号,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该机题写了“北京”两个字。
1950年8月1日,新中国民航开辟了天津—北京—汉口—广州和天津—北京—汉口—重庆两条航线。这架“北京”号由潘国定驾驶,作为首航班机参加了新中国“中国民航”的开航仪式,从天津经北京和汉口飞达广州。1956年5月29日,“北京”号由潘国定驾驶,自成都广汉机场起飞,降落在拉萨附近的当雄机场,成功地试验了民航高原客运的可行性。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康维尔-240 (“北京”号)飞机属于国家重要文物。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文物珍贵收藏:伊尔-18

12.jpg
伊尔-18
飞机类型:运输机
首飞时间:19577
重要贡献:该型机以其卓越的性能曾在我国广泛使用,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机。
制造国家:苏联
构造性能
机长:35.90 ;翼展:37.40
机高:10.16米;总重:61500千克;最大载重:135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675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0000米;最大航程:6500千米;
动力装置:4台АИ-20К涡桨发动机,单台功率2942千瓦。
背后故事
伊尔-18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四发涡桨式中程运输机。别名“莫斯科”,北约组织称其为“黑鸭”。1955年开始设计,1956年开始制造,1957年7月4日首次试飞,1959年4月20日投入航线使用,到1969年已在苏联国内800条航线上使用。
早在1945年,伊留申设计局就曾设计过装有活塞式发动机的伊尔-18型飞机,代号“СΠД”。但后来,苏联的设计师们认识到只有采用涡轮螺旋桨(简称“涡桨”)式发动机,才能进一步提高运输机的快速性能和经济性能。于是,从1947年开始,展开了对这种先进的飞机动力装置的研制。到1955年,重新设计伊尔-18型飞机时,苏联已拥有两种每台4000马力(2942千瓦)的涡桨发动机可供选用。当伊尔-18型飞机投入使用时,英、美等国还没有同等的飞机可与之相比。虽然英国的“子爵”式涡桨运输机出现较早,但它的载重量只有伊尔-18型飞机的一半。
伊尔-18有军、民多种改型,曾接受20多个国家的订货,至1979年,共生产565架。我国从1959年开始,引进了一批伊尔-18客运型运输机,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1965年,伊尔-18B-232号飞机和另外2架一起,执行运送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赴多国访问并参加第二次亚非会议任务,途中跨越亚、欧、非三大洲,航线单程约12000余千米,仅海上航线就长达4000余千米,途经14个国家和地区的领空……机组成员克服重重困难,边试航边执行任务,创造了阶段性远航纪录,圆满完成了任务。
1967年7月21日,毛主席乘坐B-232号伊尔-18型飞机,从汉口起飞,降落于上海虹桥机场,这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后一次乘坐飞机。
1964-1976年,空军航测团利用由伊尔-18型改装成的航测机,完成了我国西部边境地区的航测任务,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精确的西部地图的历史。其中,1974年10月9日19日,陈杰团长驾驶伊尔-18型飞机飞越珠穆朗玛峰,完整地拍摄了珠穆朗玛峰的全貌。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B-232号伊尔-18型飞机属于国家重要文物。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文物珍贵收藏:喷火

13.jpg
喷火
飞机类型:战斗机
首飞时间:1940
重要贡献:第二世界大战期间,该型机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是公认的欧洲最优秀的活塞式战斗机和二战名机。
制造国家:英国
构造性能
机长:9.42米;翼展11.22米;
机高:3.86米;
最大起飞重量:431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高度为7620米)657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3100米;转场航程1060千米;
动力装置:1台“梅林”61型液冷活塞式发动机,功率为1167千瓦;
武器:220毫米口径航炮和47.7毫米口径机枪。
背后故事
喷火Spitfire)是英国休泼 · 马林公司研制的单发活塞式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战斗在战争的最前线。它参加过无数次重要战役,为英国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成为世人公认的欧洲最优秀的活塞式战斗机和二战名机。
19388月欧洲战争爆发时,英国皇家空军已有957喷火式战斗机在11个飞行大队中服役,是当时盟军中唯一能与德军的Bf.l09战斗机对抗的机型。
1940年7月10日10月30日,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不列颠之战。这场与德军争夺制空权的战役对英国来说至关重要。英国举国上下投入了几乎全部力量与法西斯作殊死搏斗,喷火飓风等战斗机充当了空战的主角。凭借着天时地利,英国防空体系发挥了最大效能,加上拥有性能先进的飞机,挫败了德国空军的进犯。8月15日,英军出动974架战斗机与2000架敌机交战,结果以少胜多,使德军损失飞机数百架,损失率高达20%。从8月24日起12天内,德军连续发起所谓的千机大轰炸,还是没有占到便宜,又被皇家空军击落飞机380余架。进入9月之后,英国皇家空军重点转入首都伦敦的防空作战,在近50个昼夜的艰苦战斗中,有一大批德军的He.111Ju.87飞机被击落在防区之外,这其中喷火式飞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9月15日300喷火和一批飓风式飞机,仅在短短的20分钟内一举击溃敌轰炸机大编队,此次战斗直接导致希特勒海狮计划的破产。喷火飞机因此而获得英国的救星的美称。不列颠之战最后以英国胜利而告终,据统计英方损失飞机915架,德方损失飞机1733架。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深有感慨地说:在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如此大量的人(指人民),从如此少量的人(指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
喷火飞机在地中海-马耳他战区,同样有出色的表现。19423月,自从该机逐步替代飓风战斗机之后,原来一度垄断天空的意大利MC-20战斗机和BR-20轰炸机等终于遇到了克星。同年4月份,一部分海喷火战斗机由美国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运来增援,令局势发生逆转。1943年下半年,盟军着手解放欧洲大陆。15个飞行大队的喷火飞机以马耳他境内的机场为主要基地,与各战场上空的德国飞机展开了血战。到12月,喷火索性挂上炸弹对修建在荷兰和法国境内的V-1导弹发射阵地实施俯冲轰炸。
1944年,改装格里芬发动机的喷火MkⅣ与暴风P-51等新型战斗机开始投入使用,使欧洲战场盟国空军的实力大为提高。到6月的诺曼底登陆时,仅喷火海喷火就有15个飞行大队的兵力。
在北非,英国空军原先使用的战斧愤怒战士等战斗机,其性能不如对方,已显得力不从心。19424月,大批喷火式战斗机投入后使局势发生变化。19439月,新改型的喷火MkⅨ也飞抵北非,英国空军开始占有较大优势。4个月后,德军在该地区全面败北。
194310月,第一批共3个飞行大队的喷火式飞机开始进驻印度。第二年7月,驻印度的喷火式飞机已增加到10个大队。不久,喷火MkⅧ和美国的P-47等先进飞机又相继进入印、缅、南太平洋和澳洲等地区,使日本侵略者遇到了强劲的对手。
经过改装的海喷火19426月开始在皇家海军舰队中服役。同年秋季,为配合北非登陆作战,第一次从甲板上起飞投入空战。年底,英国海军已拥有6个中队的海喷火飞机,其中大多数为海喷火MkC19431944年间,海喷火先后投入萨来鲁诺、诺曼底和法国南部三大登陆战役,为盟军开辟新的战场提供了有力的海空掩护。1945年,海喷火在远东地区曾多次掩护美制复仇者鱼雷攻击机和萤火虫式攻击机,成功地对日军在斯麦特拉的炼油厂进行了攻击。在对日作战的后期,共有12个飞行中队的海喷火MkⅢ和MkⅤ战斗机活跃在南太平洋上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喷火式飞机还参加过马来西亚和朝鲜半岛战争。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部退出现役。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文物珍贵收藏:三叉戟1E

14.jpg

三叉戟
飞机类型:运输机
首飞时间:196112
主要特点:该型机设计为三套独立的飞行控制系统和三台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安全飞行性能。
制造国家:英国
构造性能
机长:34.98米;翼展:28.77米;
机高:8.61米;总重:65090千克;最大商载:1216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9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2200米;最大航程:4470千米;
动力装置:3RB-163-25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50.7千牛。
背后故事
“三叉戟”(D.H.121)是英国德·哈维兰飞机公司研制的中近程涡扇式运输机,属于第二代喷气式客机。1957年开始设计,1959年初开始制造,196112月开始试飞,1964年春加入航班。
19568月,英国欧洲航空公司提出设计一种飞行速度为600英里/小时(965.58千米/小时)的,可以在2000码(1828.8米)长的跑道上起降的,短程(航程在1610千米以下)的喷气式运输机的要求。许多著名的飞机制造公司积极响应,但只有德·哈维兰的D.H.121方案具有全面的优越性。
1958年2月12日公布的D.H.121“三叉戟”飞机的最后总体方案是:下单翼,装有3台罗·罗RB.163“斯贝”涡轮风扇发动机,可载客101人。它的气动布局很新颖,3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其中2台分装于机尾两侧,另一台装在垂直尾翼根部。因为当时法国南方飞机公司正在生产英国的“吸血鬼”和“海毒”等战斗机,D.H.121的发动机布局实际上采纳了“快帆”喷气式运输机的设计方案。但“三叉戟”要求比双发的“快帆”大一些,比四发的波音707小一些,所以采用了三发方案。“三叉戟”的前机身选用了“彗星”的外形设计。所以有人说:“三叉戟”是“彗星”的头和“快帆”的尾。
1957年这一年里,世界上出现了许多3台发动机尾部安装的飞机设计方案,如:布里斯托尔200,阿弗罗740,还有波音公司的波音727。尾部三发布局可以降低机舱内的噪声水平,使乘客感到舒适;此外,因发动机的推力线靠近机身轴线,当一台发动机失效时,造成的偏航力矩也较小,所以在当时受到飞机设计部门的青睐。
德·哈维兰公司因有研制“彗星”型喷气式运输机的经验,对“三叉戟”的成功充满信心,因而没有经过原型机,就直接进行生产型的制造。1959812日,德·哈维兰公司与英国欧洲航空公司签订了生产24架“三叉戟”的合同,后又追加可选购的12架。
19597月,在C.T.威尔金斯领导下,开始了飞机的研制。1960年,德·哈维兰公司与霍克· 西德利公司合并,所以D.H.121“三叉戟”飞机也曾被称为H.S.121“三叉戟”。但霍克·西德利集团在1963年兼并布里斯托尔和费尔雷公司后改称霍克——德·哈维兰公司(HDH),“三叉戟”的名称又恢复为D.H.121
1962年1月9日,第一架“三叉戟”飞机由约翰 · 坎宁安和彼得 · 巴格驾驶,首次试飞。同年5月20日8月25日第二、三架先后试飞,1964年2月18日取得适航证,3月11日投入使用, 4月1日正式加入航班。
1966年6月3日,试飞员彼得 · 巴格在诺福克郡的菲尔索普上空,首次试飞G-ARPY号“三叉戟”飞机时,因进入深度失速状态无法改出,飞机失事坠毁,4名机组人员全部丧生。因此,原计划生产的24架飞机,实际只有23架交付航空公司。后来的研究表明:在大迎角飞行状态下,“三叉戟”型飞机的T型水平尾翼受发动机尾流干扰而失效,致使飞机机身保持近乎水平的姿态下落,直到触地——飞行员对此却束手无策。
后来,“三叉戟”的G-ARPTG-AMAD等飞机又接连发生事故。直到1968年7月3日之后,在“三叉戟”飞机上采取了限制飞机迎角的措施,使它不再可能进入深度失速状态,“三叉戟”的飞行生涯才变得平静起来。
据外刊报道,我国空军和民航部门从1970年开始引进“三叉戟”飞机33架(主要为2E型),现已全部退役。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2架“三叉戟”飞机属于1E型。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文物珍贵收藏:赛维纳-172

15.jpg
赛斯纳-172
飞机类型:轻型通用飞机
飞行时间:1956
突出特点: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轻型通用飞机,以安全、舒适、操作性能好著称。
制造国家:美国
构造性能
机长:7.62米;翼展:10.97米;
机高:2.59米;总重:998千克;载重:426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217千米/小时;实用升限:4053米;最大航程:997千米;
动力装置:1台大陆公司O-300活塞发动机,功率108千瓦。
背后故事
赛斯纳-172型飞机是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研制的单发四座活塞式小型通用飞机,北约称其为“天鹰”,1956年投入生产。在赛斯纳公司的小型通用飞机系列中,172型是最早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的,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一种供私人使用的飞机。
赛斯纳-172型飞机以简单、便宜和易于操纵著称。1987年5月28日,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1架租来的该型飞机,闯过苏联的防空系统,在莫斯科的红场安全降落,这种飞机的特点由此可见一斑。日本电影《追捕》中的警官杜秋,没经过任何训练,就独自操纵赛斯纳-172型飞机的改进型赛斯纳-177型飞机飞上天空。故事虽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这种飞机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的航空工业面临削减军备带来的危机。赛斯纳公司根据“私人飞机将像汽车一样走进千家万户”的预测,于1945年6月28日推出了小型通用飞机120系列,以后相继研制了数量繁多的改型系列,总产量在10万架以上。赛斯纳-172型飞机属于小型通用飞机170系列。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通用航空不景气,赛斯纳公司关闭了全部活塞式飞机生产线。直到1995年重建生产线,第一批新生产的赛斯纳-172型飞机开始交付。
1956年1月7日,台湾航空公司的职员韦大卫投奔大陆时,驾驶的飞机就是一架赛斯纳-170型飞机,原是蒋经国的专机。
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的赛斯纳-172型飞机是1956年生产的,是在1991年7月17日与美国博物馆界交换而来的。
发表于 2013-4-2 16: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博物馆 博物馆{:soso_e102:}
发表于 2013-4-2 18: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不对中国这样只靠山寨,没了外国机型就得死的国家的航空产业抱有任何幻想,搞几个电脑合成图片就宣称能打掉入役10年的F22简直和朝鲜号称核打击白宫没啥区别
发表于 2013-4-2 20: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都是好东西!!
发表于 2013-5-20 16: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过军博馆  航空博物馆没去过  想不到里面好东西不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最新通知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空军虚航组织(LKYFLY) ( 京ICP备10217415号 )

GMT+8, 2024-6-2 02:52 , Processed in 0.07779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