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虚航组织(LKYFLY)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24|回复: 19

[图文资讯] 比歼20更强的F-22终结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 15: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飞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虚航!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歼20也拱手让位:中国最新F-22终结者终于曝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设计专家屠基达在四川科技馆开馆时做了主题为“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的报告。他说,无人机已从执行侦察任务发展到侦察、作战一体。作 战零伤亡、费用低、武器平台性能不受人类生理条件限制。强大的作战能力和平台综合优势,源于大量高科技的应用。隐身技术、无人机编队协同飞行、空中管制、 避免电子干扰、判断敌我,随便哪一个都是世界级的技术难题。
  他说,我军无人作战飞机是无人机中最新最高级的重要分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究。“无人作战飞机发展到将来,将成为一个高智能、拥有独立判断能力和作战能力的机器人。”中国要在无人作战飞机上取得成果,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收藏:“幻影”ⅢE

1.jpg
“幻影”ⅢE
飞机类型:战斗机
首飞时间:19614
突出特点: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以其优越的性能在中东战争中大显身手,成为世界多个国家装备的飞机。
制造国家:法国
构造性能
机长:15.03米;翼展8.22米;
机高:4.50米;空重70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3500千克;实用升限17000米;转场航程3300千米;
动力装置:1台阿塔9C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42.1千牛,加力推力60.8千牛;武器230毫米口径“德发”552航炮,各备弹125发,全机5个外挂点可挂载“响尾蛇”导弹或玛特拉R550 “魔术”空空导弹或“飞鱼”反舰导弹。
背后故事
幻影E幻影Ⅲ的改进型之一。
幻影Ⅲ家族是应法国军方在1952年提出的要求研制的。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各主要空军强国已经进入喷气式时代,为此法国空军迫切希望能装备一种国产战斗机。法国政府要求国内的航空企业能够研制一种全天候的轻型拦截机,空军的要求是新型战斗机能在6分钟内爬升至18000米高度,在此高度飞行速度必须达到1.3马赫。达索参与投标的机型为神秘-三角550,是一种小型的战斗机,三角翼,前缘后掠角60°,相对厚度5%,装备两台阿姆斯壮·西德利MD30R威派尔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9.61千牛,此外该机还装有一具固体火箭助推器,能提供14.7千牛的额外推力。
神秘-三角550的第一架原型机并没有装备加力式发动机和火箭助推器,于1955年6月25日首飞,在试飞中发现该机的垂尾过于庞大,影响空中机动性能,遂在后来的机型修改中缩小了垂尾,飞机重量减至5070千克,并在换装了加力式发动机和火箭助推器后改名为幻影Ⅰ,在试飞中不用火箭发动机的情况下,幻影Ⅰ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1.3马赫,而1955年末的试飞中,该机使用火箭助推后飞行速度居然超过了1.6马赫。
虽然该机有着不错的高空性能,但机体太小迫使其只能挂载1枚空对空导弹,没有多少的实用作战价值,所以幻影Ⅰ很快被放弃。达索很快在该机的基础上研制了幻影Ⅱ,但此时法国政府强调新研制的战斗机必须具有一定的进攻性,即必须突破截击机的限制,为此单纯作为截击机设计的幻影Ⅱ显然是不合法国空军胃口的,幻影Ⅱ遂又被放弃。
达索坚持不懈,在幻影Ⅰ的基础上又研制了一种作战飞机,该机比幻影Ⅰ重了30%,机身按照跨声速面积律设计,机身中段有明显的蜂腰。采用的是斯奈克玛公司新研制的阿塔101G1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了43.2千牛。新飞机按照编号的顺序被命名为幻影Ⅲ。机翼前缘后掠角为60度,机上仍然安装有SEPR-66助推火箭。首架幻影Ⅲ于195611月首飞,在第7次试飞中最大平飞速度达到了1.52马赫。该机的进气道装有可调半锥形中心体,可以在高速飞行中前移以防止气流出现紊乱。后来该机又换装了性能更好的阿塔101G.2发动机,在19579月的试飞中最大平飞速度超过了1.9马赫。
幻影Ⅲ的优异性能使法国空军欣喜若狂,法国空军立即订购了10架预生产型幻影A幻影A幻影Ⅲ原型机足足长了2米,机翼面积也为此增加了17.3%,相对厚度减小至4.5%,装一台阿塔09B发动机,不开加力43.2千牛,加力推力58.9千牛,保留了SEPR火箭助推器,首架预生产型1958年5月12日首飞,在195810月的试飞中首次达到2马赫的最大速度,达索对该机冲刺更高的速度充满信心,在做了充分准备后,该机不负众望,在次年6月的试飞中最大飞行速度达到2.2马赫,成为欧洲第一种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的作战飞机。达索将后6架作为生产型生产,装备了汤姆逊-CSF公司的西拉诺空中截击雷达,装备法国空军战斗机部队。
幻影Ⅲ的正式生产型号为幻影C196010月投产,和A型相比,该机机身加长了0.5米左右,装备一台阿塔09B.3发动机,军用推力42.1千牛,加力推力60.8千牛。为了延长航程,该机可以吊挂625升、1100升、1300升和1700升的副油箱。固定武器为两门30毫米口径德发转管炮,每门备弹量125发,航炮位于进气道下方,德发航炮成为幻影Ⅲ的标准装备,后期生产的幻影Ⅲ都保留了德发航炮。早期生产的幻影C只有3个挂点,机身中心线1个,每侧机翼挂点下1个,后期生产的C型在每个机翼外侧加装了1个挂点,通常用来挂载近距格斗空空导弹。该机的主要电子设备为机头的西拉诺截击雷达,用于制导机身下的玛特拉R511或者玛特拉R530空空导弹。在执行截击任务时,该机通常的武器挂载方案为两枚响尾蛇空空导弹加一枚玛特拉R530
幻影C是作为截击机使用的,所以早期其外挂武器只有玛特拉R-530和早期型号的响尾蛇空空导弹,对地攻击武器早期则只有无制导炸弹和各型火箭弹;后期生产的玛特拉魔术空空导弹性能明显优于响尾蛇,所以红外制导导弹都换成了魔术。后期又增加了激光制导炸弹、反跑道武器、马特尔空地导弹等一系列空对地武器,该机的对地攻击性能也大大增强。
1961年开始向法国空军交付,法国空军共接收了95架,一直使用到了1988年。由于性能优异,幻影还出口到了瑞士,以色列,南非等国。出口型在细节设计上并没有多少差异,只是在型号编号上加上了购买国的首字母,如出口到瑞士的为幻影CS,出口到以色列的为幻影CJ,出口到南非的为幻影CZ
以色列购得幻影C后,首开幻影空战纪录。19638月以色列空军飞行员驾驶幻影C在巡逻中击落了2架叙利亚的米格-17,后续战果中还包括2倍声速的米格-21,使幻影C名声大扬。在1967六日战争中,以色列空军把幻影C的性能发挥到了极限。该年65日,以色列空军倾巢出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轰炸了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空军的机场,以色列飞行员用幻影C上的航炮和法制反跑道炸弹把三个国家的军用机场炸得千疮百孔,以色列大获全胜。价格低廉的幻影C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索和幻影也就在这时开始出名。大批的订单开始涌向达索公司,各国空军迫切想感受这种无尾翼三角翼的战斗机带来的优异性能。
幻影C投入生产后,达索开始考虑在该机基础上开发一种多功能战斗机而不是继续研制纯粹的截击机,这就是后来的远程战斗轰炸机幻影E
生产型幻影E19641月交付法国空军,法国空军共接收了192架。除了法国空军使用外,还出口到许多国家。阿根廷、巴西、黎巴嫩、巴基斯坦、南非、西班牙以及委内瑞拉等国都曾少量进口。幻影E总生产量比幻影C大了很多,达到了523架。60年代中期,一架幻影E改装了斯奈克玛公司的阿塔09K.6发动机,编号改为幻影C2。澳大利亚和瑞士在评估了该机后,购买了生产许可证,其中澳大利亚的编号改为幻影O,在对该机的电子设备进行了改进后开始在国内生产。澳大利亚生产的幻影O分为截击型和攻击型。澳大利亚政府飞机工厂和联邦飞机厂总共生产了48架截击型和50架攻击型,该机一直使用到1988年才开始从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中退役,其中的50架于1990年还出售给巴基斯坦。
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的幻影E战斗机是由巴基斯坦空军赠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文物珍贵收藏:P-2

2.jpg
波-2
飞机类型:教练机
首飞时间:19281
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成立红军第一支航空队时使用的教练机。
制造国家:苏联
构造性能
机长:8.17米;翼展:11.40米;
机高:3.10米;最大起飞重量:890千克;
空重:635千克;最大平飞速度:156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4000米;最大航程:400千米;
动力装置:1台М-11气冷单排星型5缸活塞发动机,功率80.85千瓦。
背后故事
-2是苏联波利卡尔波夫于1928年设计的一种教练机,原名乌-21928年1月7日首次试飞成功。19447月,波利卡尔波夫逝世后,为纪念这位功勋设计师,将乌-2重新命名为波-2
它的外形非常简陋,全机采用木质框架加蒙布结构,双机翼之间有支柱和张线加强,起落架为固定式主轮加尾橇——滑行转弯时要有地面人员帮助。装一台功率为80.85千瓦的活塞式发动机,外面没有整流罩,而且起动时,要由机务人员用手扳动螺旋桨。波-2型飞机非常轻,低速性能特别好。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波-2型飞机执行过训练、跳伞、联络、救护、撒传单、空投给养和轰炸等各式各样的任务。德军曾把它视为空中的幽灵。雷达很难发现它,它在飞行中的声音就像在地里耕作的拖拉机,而当它关闭油门向目标滑翔时,地面又几乎听不到声音,因而它可以出其不意地飞临德军阵地;它一旦被击落,木质结构立即烧为灰烬,变得无影无踪;尤其是它可以在预料不到的短窄平地上起降,更加使人感到它的出没无常。苏联英雄——女飞行员叶夫根尼娅·日古莲科上尉,在战争期间,驾驶着波-2型飞机,968次执行轰炸任务,投弹多达数吨,给德军的机场、飞机、车辆、人员、燃料和弹药库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在朝鲜战争期间,最使美国陆军士兵畏惧的飞机,不是米格-15型歼击机,也不是图-2型轰炸机,而是苏联生产的波-2型飞机。它们常常在深夜进入营区投掷炸弹,给美军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美国士兵给它们起的外号是“查铺的查利”。大概是这些不速之客,使美国士兵感到像半夜查铺的军士长一样,令他们感到不安。
根据美国公布的资料,从1950年11月28日1953年7月1日,朝鲜人民军的波-2型飞机曾32次袭击美国占领的机场和防空阵地。每次都给美方造成损失,有时损失还非常严重。
正是如此简单的飞机,却成为苏联航空史上产量高、生产时间长而又用途广泛的一种机型。波-21928年投产到1955年在波兰停止仿制,共生产32000多架,其改型多达80余种。
19383月,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成立红军的第一支航空队时,使用的教练机就是波-2
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的波-2型飞机属国家重要文物。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文物珍贵收藏:堪培拉

3.jpg
堪培拉
飞机类型:轰炸机
首飞时间:19495
重要意义:该机是许其亮司令员访问津巴布韦时,津军方赠送我军的退役轰炸机。是两国军队友谊的见证。
制造国家:英国
构造性能
机长:19.96米;翼展:19.51米;
机高:4.77米;最大起飞重量:18000千克;
空重:10520千克;载弹量:4500千克;
动力装置:2台“埃汶”109加力式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42.18千牛,不加力推力32.93千牛。
背后故事
“堪培拉”是英国电气有限公司(1960年1月1日并入英国飞机公司)生产的喷气式轰炸机。美国马丁公司(Martin Co.)取得专利权仿制的被命名为B-57“入侵者”,后来改成侦察机称为RB-5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对纳粹德国的战略轰炸有时一天内就出动上千架次的轰炸机,交战双方在战争期间投下的炸弹总量达5000万吨。战争末期,1945年8月6日,一架B-29“伊诺拉·盖伊”号轰炸机在日本广岛9600米上空投下一枚原子弹;三天后,8月9日,另一架B-29“博克斯卡”号,在长崎的8800米上空又投下一枚原子弹。两次空袭的威力之大,引起世界的震撼。西方军事家认为战略轰炸机由大机群活动转变为单机活动,是一场“轰炸机的革命”。
“堪培拉”飞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
英国电气公司从1945年开始为英国皇家空军设计第一种喷气式轰炸机。方案几经变换,终于在1949年5月13日试飞了公司代号为A1型(VN799号)原型机,这就是后来的“堪培拉”BT型(非生产型)。
实际上,随着喷气动力技术的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各国就开始研制喷气式轰炸机。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已经研制了梅塞施米特Me.262、阿拉多Ar.234和容克斯Ju.287等三种喷气式飞机。战争刚结束时,有关国家开始研制的喷气式轰炸机,大多是简单地在常规平直机翼活塞式飞机上加装喷气式发动机改造而成的,它们都没能充分地显示出喷气式飞机的优越性,只有英国一家飞机设计经验不多的电气公司研制的“堪培拉”(双发)取得了成功。
1950年4月21日,第一代生产型B.2VX165号)首飞。它与B.1主要不同之处是机组乘员除驾驶员、领航员之外增加了轰炸员,并在机头设置了玻璃窗,便于轰炸瞄准。19515月英国皇家空军101中队首先开始装备“堪培拉”B.2型轰炸机。
“堪培拉”的命名还有一番来历,这原本是澳大利亚首都的名字。因为澳大利亚是这种飞机的第一位国外订户,所以电气公司以此为荣,特选择它的首都作机名借以纪念。
1952年8月26日,它的原型机B.5VX185号)创造了在一天内往返跨越北大西洋的世界纪录(从英国的奥尔德格罗夫至北美甘德尔)。飞行员分别为比蒙特和希尔伍德,空中时间分别为4小时34分和3小时25分,全过程时间10小时329.28秒(包括地面加油时间)。另外,在“堪培拉”上还创造了一项吉尼斯纪录:1958年4月9日,一架“堪培拉”飞机在17070米高度上爆裂,机组2人紧急跳伞成功。他们在-56.7摄氏度的气温下自由坠落到3050米高度时由自动开伞机构开伞——这是当时飞机紧急跳伞成功的最高高度纪录。
“堪培拉”首次参加实战是在19569月和10月,英、法联合占领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区的战役中,当时英国的17个轰炸机中队已有13个装备了“堪培拉”飞机。19561031日夜,英国皇家空军第10中队的“堪培拉”从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的基地起飞,轰炸埃及的阿勒马扎机场,使埃及空军丧失了作战能力,随后英、法地面部队占领了运河区。战斗中只有13中队的一架“堪培拉”PR.7型侦察机被埃及的米格-15战斗机击落。
该机的优良性能使其用户遍布各大洲。在欧洲,除了英国皇家空军外,法国、德国和瑞典都进口了这种飞机;在美洲,除了美国按专利生产该机以外,秘鲁、阿根廷、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也有采购;在非洲,采购该机的有埃塞俄比亚、南非和津巴布韦;在大洋洲则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
20115月,空军许其亮司令员访问津巴布韦期间,津军方宣布赠送1架英制退役“堪培拉”飞机。同年9月4日24日,空军装备部组织航博和相关工厂的8名技术专家完成了接收、分解飞机和装箱的任务。经过近4个月的海、陆运输,“堪培拉”飞机终于在2012年1月1日到达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的这架“堪培拉” 飞机属于国家重要文物。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文物珍贵收藏:P-51

4.jpg
P-51
飞机类型:战斗机
生产时间:1940
重要贡献:该型飞机是最早装备人民空军的战斗机,参加了1949年的开国大典受阅。
制造国家:美国
构造性能
机长:10.20米;翼展11.30米;
机高:4.17米;正常起飞重量431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745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2700米;航程1530千米;
动力装置:1台艾利逊V-171012V型液冷活塞式发动机,额定功率858千瓦;
武器:612.7毫米口径机枪,可带907千克炸弹或火箭弹。
背后故事
P-51野马是二战中最著名的战斗机。野马的生产数量庞大,其中美国生产了15575架、澳大利亚生产了100架,总产量在美国仅次于P-47雷电
P-51野马式战斗机是美国北美飞机公司于1940年为英国研制的战斗机,用以代替英国原来打算购买的P-40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以惊人的速度向北欧和西欧进击,与欧陆一海之隔的英国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和危机。1940年春,英国派出一个飞机采购团向美国订购战斗机。最初,英国人打算购买寇蒂斯公司研制的P-40战斗机。但该公司当时的生产任务十分繁忙,无法再增加生产量。同时北美航空公司认为这种飞机已经落后,建议以同样的发动机设计出一种更好的飞机。英国对北美航空公司的能力抱怀疑态度,而该公司却许下诺言在120天内即可拿出试验机供英国选择。这样英国方面才勉强答应了。1940年10月11日,该机的样机制成,10月26日试飞成功。新机服役编号定为P-51。英国人给它取名为野马194111月,首批P-51飞机交给英国皇家空军。
美国研制的这批野马在英国骑手的驾驭下开始竞逐蓝天。作战中,英国皇家空军利用P-51战斗机实施零高度攻击(在10米高度以下飞机高度表指示为零),猛烈打击德军地面部队和运输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P-51飞机曾大量使用于欧亚战场。P-51有多种改型,还有一种由两架野马式飞机拼接而成的双野马飞机,编号为XP-82
野马式飞机外形简洁,性能优越,是第二次世界战大战中威力最强的一种活塞式战斗机。它的机翼采用层流翼型,是当时最新的气动研究成果,阻力系数很小,因而可以使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大提高。1942年,北美航空公司和英国罗 · 罗公司合作,将P-51的发动机改换成罗 · 罗公司的梅林发动机。经过这项改进,P-51野马战斗机的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其高空最大速度由原型机的614千米/小时提高到709千米/小时,而后期的P-51改型最大平飞时速可达764千米,航程可达1530千米,装有副油箱后还可以提高航程,从欧洲基地起飞,能全程护送轰炸机,直捣法西斯德国的首都柏林。
1943年秋,P-51战斗机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场上参战。中印缅战区的第311战斗机大队和中国战场上的中美航空兵部队首批装备了P-51战斗机。在抗日战争最后两年中,中美飞行队的P-51战斗机以广西、湖南西南部地区为依托,发挥其作战半径大的优势,不断深入到湘北、鄂、粤及沪宁一带日军占领区,猛烈袭击日军的机场、运输船队。在P-51等飞机的冲击下,日军逐渐失去在中国的制空权。1945年春,P-51战斗机掩护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空袭,立下了大功。
1945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美混合团第5大队的6P-51战斗机将1架日本百式运输机押解到湖南芷江机场。日本洽降代表、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在这里正式向中国军政当局投降。P-51战斗机与芷江受降一道载入了中国抗日战争史册。
抗战末期,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曾向中国国民党空军提供CDK等各型P-51飞机150架以上。解放战争期间,有一批P-51飞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缴获或由起义人员飞归我军。1949年8月15日,以这些飞机为主,组成了我军的第一个飞行中队,担负保卫首都的任务。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上,9P-51飞机参加了受阅编队飞行。当天下午435分空中分列式开始,首先是9P-51飞机,分三个分队,编成品字队形通过天安门上空,第一分队分队长由邢海帆兼任,左右僚机分别是孟进、林虎;第二分队分队长是杨培光,僚机分别是阎磊、王延洲;第三分队分队长是赵大海,僚机是谭汉洲、毛履武。
当第9P-51飞机刚刚到达天空门上空的时候,空中总领队邢海帆接到地面指挥命令:按照原定9P-51复飞一次的方案进行。这时,9P-51飞机通过天安门,同时加大速度,在预定转弯右转,先由北折东,再由东向西,正好衔接在第六分队之后,第二次通过天安门上空。
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的出厂号为12458P-51曾在1949年装备人民空军的第一个飞行队,参加过开国大典受阅编队。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博物馆珍贵收藏:C-46

5.jpg
C-46
飞机类型:运输机
首飞时间:1940年
重要贡献: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阅兵,为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和开辟拉萨航线作出了贡献。
制造国家:美国
构造性能
机长:23.30米 ;翼展:32.90米;
机高:6.63米;总重: 20450千克;
最大载重:463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424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7470米;最大航程:4140千米;
动力装置: 2台 R-2800-51(或75)发动机,单台功率1471千瓦。
背后故事
C-46型飞机是美国寇蒂斯•莱特飞机公司生产的活塞式运输机。1940年3月26日原型机首次试飞。1942年装备美军部队后,命名为C-46A,别名“突击队员”,总产量3180架。
C-46型飞机的发动机功率和装载能力比同时期的C-47型飞机提高了近一倍,由于C-46型飞机的发动机装有二速增压器,所以升限也比较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和盟国部队曾广泛地使用这一机型。它在1942-1945年间的“驼峰”空运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大量必不可少的作战物资。
二战结束后,美国曾以大批C-46型飞机援助国民党空军,并协助国民党向我国东北地区空运部队。特别是1948年春,驻守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被人民解放军围困于长春、沈阳、锦州等孤城内,蒋介石派遣沈阳空运第49军利用位于锦州、沈阳、北平基地的飞机轰炸锦州外围的人民解放军阵地,4架C-46型运输机仅用一天时间就从沈阳向锦州空运部队5000余人,其运输能力可见一斑。
人民空军建立初期,通过国民党飞行员起义或缴获等途径共获得了18架C-46型飞机,成为了重要的空运力量,并在支援进军西藏的任务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9年10月1日,人民空军第一个空运队的3架C-46型飞机参加了开国大典受阅编队飞行,受到了第一代领导人的检阅;1950年4月15日,谢派芬、李嘉谊驾驶C-46型(8003号)飞机,穿越康定山口,试航康定成功,打开了通向西藏“天险”的大门;5月7日,王洪智、李嘉谊驾驶C-46型(8003号)飞机,穿越折多山口,试航甘孜空投成功;9月10日,徐骏英、易扬启机组试航德格空投成功;10月9日,王赐九机组试航邓柯成功;12月14日,刘耀宗、易扬启机组试航巴安成功,他们都为支援人民解放军陆军进军西藏留下了英雄的业绩。1952年6月7日,李向民、胡明涛驾驶C-46型(8051号)飞机试航太昭空投成功,开通了飞向拉萨的最后一段航程。
1982年,C-46型飞机全部光荣退役,有3架收藏于中国航空博物馆。它们因经历过重要战役的洗礼,而被列为国家重要文物。当年的“驼峰”飞行员们经常从国外来到中国航空博物馆,在这些C-46型飞机前面,追忆他们往日的战斗经历。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博物馆珍贵收藏:校长

6.jpg
校长
飞机类型:教练机
首飞时间:19502
重要意义:由津巴布韦空军赠送我国,是两国两军友好的象征。
制造国家:英国
构造性能
机长:8.85米;翼展:10.71米;
机高:3.66米;最大起飞重量:1995千克;
全重:1995千克;最大平飞速度:312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6860米;最大航程:1040千米;
动力装置:1台阿尔维斯“狮星座”126型活塞发动机,功率410千瓦。
背后故事
“校长”(Provost)型飞机是英国亨廷·珀西瓦尔(Hunting Percival)飞机公司生产的初级教练机。该机为并列双座,较长的座舱盖,采用平直形机翼,固定式起落架。飞机速度慢,性能稳定,采购和运行成本低。
随着英国皇家空军在20世纪40年代末一线部队全面换装喷气式飞机,英国空军高层很快就意识到当时训练大纲中指定的“学徒”和“哈佛”都不足以承担培训喷气式飞机飞行员的任务。为此英国航空部发布了一项作战需求规划,要求装备一种性能更好的活塞式教练机替代“学徒”。共有15家公司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竞争非常激烈。帕西瓦尔公司提出的“牧师”是当时唯一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原型机的方案,由此也赢得了皇家空军200架飞机的订单。1932年成立的珀西瓦尔(Percival)飞机公司于1944年并入亨廷(Hunting)集团,1954年改名为亨廷 · 珀西瓦尔公司,1957年以后又更名为亨廷飞机公司。
“校长”飞机于1950年2月23日首飞,1951年投入生产,1956年停产,总产量461架。作为英国皇家空军的标准教练机一直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初,后被“喷气校长”取代。该机曾向津巴布韦、缅甸、伊拉克和苏丹等国空军出售。      
“校长”飞机采用并列双座,教官可以手把手地指导学员,便于交流,对学员的心理压力也小。但是并列双座也有缺点,如左右视界不良等。串列双座的活塞式或者涡桨教练机有利于养成学员独立飞行的习惯,成为现代军用教练机的主流。这也使得“校长”逐渐被淘汰。
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的“校长”飞机是由津巴布韦空军于1992年10月26日赠送的,是中津两国两军友好的象征。该机属于本型号飞机中的TMK52型。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博物馆珍贵收藏:“子爵”

7.jpg
“子爵”
飞机类型:运输机
首飞时间:19487
突出特点:是世界上第一种涡轮螺旋桨式客机。
制造国家:英国
构造性能
机长:26.11米;翼展:28.56米;
机高: 8.16米;总重:31298千克;最大商载:635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644千米/小时;实用升限:9144米;最大航程:2585千米;
动力装置:4台达特-541涡桨发动机,单台功率1762千瓦。
背后故事
“子爵”型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涡轮螺桨式客机。英国维克斯公司在19454月开始设计“子爵”型涡轮螺旋桨式飞机,它采用四台罗·罗公司研制的“达特”式涡桨发动机,计划用于中短程航线上。19487月原型机首次试飞,19497月这种客机开始定期客运。
相对于常规的活塞式飞机,“子爵”型飞机具有两大优势:一是速度更快,可达644千米/小时;二是可飞得更高,使巡航高度处在平流层,使得旅客乘坐更舒适。这两大优势使“子爵”型投入使用后很受欢迎,先后改进了多次,从最初型到700型,再到701型、800型和810型,换用了多种发动机。载客量从43人直到75名,航程提高到2585千米,发动机功率提高到1762千瓦。而且它的经济性有了极大的改善,油耗比当时的客机降低了一半以上。因而得到了航空运输界的高度重视。至19643月停产时,各型“子爵”型客机的总生产量达到400架。
1963年,我国民航从英国订购的“子爵号”飞机到货,并加入航班飞行,改变了以往主要使用苏制飞机的状况。在中国的服役生涯中,“子爵”见证了一起反劫机斗争的英雄传奇。
19827月,某外国军事代表团,应我国国防部的邀请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代表团访华期间到各地参观访问的任务专机,是空军航空兵某团一大队蓝丁寿机组的“子爵”型50258号飞机。
代表团结束了在沈阳、上海两城市的参观访问,于7月30日上午9时12分乘50258号专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准备返回北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5周年的纪念活动。
起飞20分钟,专机飞到常州上空。此时,空勤机械分队长庄永春刚刚排除了一部超短波电台发射不好的故障,到通信舱送工具,领航员刘铁军也来到通信舱与领航长王贵峰校对飞机位置,驾驶舱里只剩下机长蓝丁寿和副驾驶张景海。就在这时,一个人影闪进了驾驶舱,随即“叭”的一下反锁了前舱门。突然,蓝丁寿的耳机被人生硬地拽掉了,他回头一看,耳机已被扔在地上,一支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他的头。一个身着短袖衬衣的年轻人,右手握枪、左手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只打火机。一眼看上去,这人脸色苍白,神情惊慌。驾驶舱内已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汽油味,蓝丁寿、张景海飞行服后背和座椅的靠背上都已洒上了汽油。他恶狠狠地说:“别动,谁动就打死谁!”
蓝丁寿和张景海的脑袋“轰”的一下,热血上涌,他们马上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一切:歹徒劫机。
歹徒紧靠在驾驶舱门旁,一手握枪,一手举着打火机,继续叫道:“飞150度,到台湾桃园机场降落!”
他见两名飞行员都不动,抬了一下枪口:“快改变航向!”
蓝丁寿想和他拖延时间,歹徒拿着手枪,再次叫道:“飞航向150度。”
为了稳住歹徒,蓝丁寿只好把航道罗盘旋钮转到150度。飞机慢慢掉头,向东南方向飞去。
趁蓝丁寿和歹徒说话的时候,张景海在发动机噪音的掩护下,压低声音向地面报告:“我是50258,有人劫持飞机。”地面没有回答,他又用机内通话小声告诉通信舱:“前面出事了!”张景海正想继续呼叫,歹徒在后面发现了,又逼迫张景海摘下耳机。这样,他们和地面及通信舱的联系完全中断了。
蓝丁寿瞅准歹徒抬手擦汗的刹那,悄悄把罗盘转换开关拨到左边,飞机由张景海操纵了,但他仍做着操纵飞机的样子。飞机进入云上飞行,张景海以不显眼的小坡度,把航向150度改为215度,飞机朝着西南方向飞去,而蓝丁寿前面的航道罗盘仍然标着150度。
过了一会儿,歹徒掐着一块军用指北针说:“所飞方向不对。”又恶狠狠地说:“往东南飞,不是西南。你们耍花招,改过去,往东南飞。否则,打死你们,机毁人亡。”
张景海机智地把罗盘拨到右边,又将仪表罗盘旋转到150度。这样,实际上飞机还是往西南飞。
此时,在机舱里的同志也发现了险情。刘铁军发完飞机位置报,发现门被从里面反锁上了。他扒着门缝往里瞧,见舱内门框上倚着一个穿白衬衣的人,看不见头部,手里端着枪。刘铁军马上意识到前面出事了。
在后舱的6名机组人员中,王贵峰起到了核心作用。他把大伙儿召集在一起,召开紧急党小组会商量对策。他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定出了三种行动方案:一是观察驾驶舱的动静,见机行事,配合飞行员的行动;二是歹徒如果从驾驶舱出来,就干掉他;三是如果里面打起来,就破门而入。并果断分工:两个人各持一把救生斧,把住驾驶舱门随时监视里面的动静;一人守电台,保持和上级的联络;一人负责观察航向变化;一人注意飞机发动机工作情况;一人协助做好外宾的工作。
机舱里的蓝丁寿、张景海紧张沉着,一边和歹徒周旋,一边寻找动手的时机。1004分,歹徒在云缝间看见了一大片水,问是什么地方?蓝丁寿佯装用手一指:“是大海!你快过来看看。”其实那是太湖附近一个大水库。张景海会意,双脚离舵,上身慢慢后倾,拿着地图,并用手指着地图上的一片海域附和着道:“你过来看,到这个地方了,到海上了。”
歹徒估计时间也该差不多了。他信以为真,有点迫不及待地靠过来。就在他把脑袋前伸的一刹那,人高马大的张景海突然一跃而起,双手紧紧掐住歹徒的头,猛然向怀里一带,蓝丁寿就势死按住他持枪的右臂,与此同时,歹徒开枪了。
搏斗发生得太突然,以至于他俩谁也没听见枪声。趁歹徒失去重心的一刹那,蓝丁寿和张景海几乎同时向歹徒猛然扑过去。蓝丁寿死死地抱住了歹徒的双臂,张景海把掐头的手转成一手抠住双眼,一手掐捏住脖子。
“子爵”飞机的驾驶舱十分狭窄,平时一个人从座椅和中央操纵台之间通过都有些吃力,而此刻,歹徒被重重撞在了驾驶舱门上,“咣啷”一声,门被撞翻,三个人摔在舱门口,扭打一起。
歹徒在底下,张景海大半个身子压在歹徒的左半身,抠眼的手立即揪住歹徒的头发向地板上猛撞;蓝丁寿的大半个身子压在歹徒的右半身上,仍然死死地抱住歹徒的双臂不放,并试图去夺歹徒的枪。
歹徒气急败坏地挣扎着仍不停地打枪,但他俩谁也没听见。
第一声枪响的时刻,守在驾驶舱门外的王贵峰,抡起斧头就要劈门,突然门倒了过来。他看两个座椅都是空的,低头却见三人在脚下滚成一团扭打着。一着急也分不出谁是谁,大声问:“哪个是?”蓝丁寿和张景海齐声回答:“底下这个!”同时把头闪在一旁。
王贵峰抡起利斧,对准了歹徒罪恶的脑壳,狠命地劈了几下,污血直喷舱顶。机组其他同志冲了上来,有的拿着切西瓜刀,有的攥着汽水瓶……然而,嚣张一时的歹徒只哼了一声,身子一痉挛,那只握枪的手就松开了。
此时是1006分。从歹徒闯入驾驶舱,到结束这场斗争,前后经历了33分钟。1050分,专机安全降落在南京大校场机场。
代表团一行在南京作了短暂停留,于当天换乘另一架飞机回到了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5周年纪念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博物馆珍贵收藏:伊尔-14

8.jpg
伊尔-14
飞机类型:运输机
首飞时间:19507
重要贡献:该型机曾作为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机。
制造国家:苏联
构造性能
机长:21.31米;翼展:31.70米;
机高:7.80米;总重:17500千克;载重:40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431千米/小时;实用升限:7500米;最大航程:1785千米;
动力装置:2台АШ-28Т发动机,单台功率1417千瓦。
背后故事
伊尔-14型飞机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在伊尔-12型运输机基础上改进设计的活塞式双发运输机。1950年7月15日首次试飞,1954年底投入苏联民航航线使用。北约组织给它起的别名是“条篓”。
与伊尔-12型飞机相比,伊尔-14型飞机提高了飞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此,它采用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降低了飞机阻力和改善了座舱设备。伊尔-14型飞机可以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为机翼前缘加温,防止积冰。它的驾驶舱风挡玻璃有电加温设备,不会因积霜而影响飞行员的视线。此外,机上的仪表着陆设备,可以保证在云底高30米的条件下,按仪表进行着陆。
伊尔-14型有多种改型,常见的有:Π型为标准型,可载客1826人;Μ型是加长型,机身加长1米,可载客32人,总产量839架,另在捷克生产203架。
人民空军先后进口伊尔-14型飞机49架,主要执行专机和运输任务,从1986年开始逐步退役。
中国民航从1955年起使用伊尔-14和里-2、伊尔-12等飞机一起替代DC-3C-46C-47等老旧飞机,在国内很多航线上飞行,是中国民航技术装备的第一次更新。截至1992年退役,伊尔-14型飞机累计飞行92.7万小时,在当时民航装备的几十种飞机中位列第二。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4202号伊尔-14Π型飞机,在19573月至19589月之间,毛泽东主席曾乘坐过23次,其内部陈设仍保持当年使用时的情况,属于国家重要文物。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5: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博物馆珍贵收藏:伊尔-12

9.jpg
伊尔-12
飞机类型:运输机
首飞时间:19461
重要贡献:该型机在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和我国经济建设中屡建功勋。1964年曾参加了核试验任务。
制造国家:苏联
构造性能
机长:21.31米;翼展:31.70米;
机高:7.80米;总重:17250千克;
最大载重:35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407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9250米;最大航程: 3300千米;
动力装置:2台АШ-82ФН活塞发动机,单台功率1361千瓦。
背后故事
伊尔-12型飞机是苏联为替换里-2型飞机而研制的活塞式近程运输机,北约组织给它起的别名是“马车”。1943年初由伊留申设计局开始设计,1946年1月9日首飞成功,作为里-2型的后续机投入批量生产,1947年开始在苏联国内民航航线上试用,1948年正式加入航班飞行。
伊尔-12型飞机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比里-2型飞机更便于操作;机上装有功率较大的发动机,比里-2型飞机飞得更高、更快;还装有较完善的导航设备和除防冰设备,有利于在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伊尔-12型在苏联和东欧等国家的空运事业中起过重要的作用,曾有20多个国家订货,总产量约3000架。
我国于195012月进口伊尔-12型飞机42架。它们在解放西藏和我国经济建设中曾屡建功勋。19511111日,谢派芬机组驾驶伊尔-12型飞机首次降落在康藏高原的第一座机场——甘孜机场上,为继续执行向昌都空投创造了有利条件;1956年5月26日,韩琳机组驾驶5116号伊尔-12型飞机试航拉萨成功;1959年3月12日1961年末,伊尔-12型机队参加西藏平叛作战;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郭洪礼机组驾驶伊尔-12型飞机进入蘑菇状烟云,完成采样任务;1974年6月1日开始,历时4年,伊尔-12型机队执行我国海上航空磁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外,在抗震救灾、人工降雨、洲际导弹试射和卫星回收等各种任务中,都有伊尔-12型飞机参加。
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的35141号伊尔-12型飞机曾参加过支援进军西藏,属于国家重要文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最新通知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空军虚航组织(LKYFLY) ( 京ICP备10217415号 )

GMT+8, 2025-1-8 18:22 , Processed in 0.085390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