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虚航组织(LKYFLY)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5|回复: 8

[图文资讯] 老旧的飞弹:阿摩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4 11: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飞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虚航!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AA-9阿摩司(Amos)


r33-d.jpg

导弹 : AA-9 (Amos)
俄罗斯名称 : R-33
类别 : 空对空, 远程
年代 : 1981
射程 : 1 - 120 km
重量 : 490 kg
弹长 : 4.15 m
引导头类型 : 半主动雷达制导
载机 :
MiG-31

r33-1.jpg

r33-2.jpg



发表于 2014-1-14 11: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导弹都神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1: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MiG-31.1.jpg

MiG-31.1.jpg ‎(800 × 500像素,文件大小:50 KB,MIME类型:image/jpeg)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1: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faf2b2119313b07ed708272a0ed7912396dda144ad34ac66.jpg






发表于 2014-1-14 18: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竟然是空空!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15: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R-33空空导弹
80年代初,为进一步提高远程空空导弹的机动能力,由“三角旗”设计局研制出P-33(西方国家称之为AA-9“阿摩斯”,Amos)远程空-空导弹。是前苏联为米格-31截击机专门研制的远程空对空导弹,1982年开始服役。它是目前世界上已服役的质量最大、射程最远的空对空导弹。



R-33(P-33)空空导弹
概述:导弹制导方式为,前几秒钟由程序控制,然后用无线电指令修正弹道,靠近目标后改用接收目标的雷达回波进行跟踪,在离目标20米之内可将任何作战飞机击落。
装备P-33导弹的米格-31战斗截击机可借助相控阵雷达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将导弹导向其中4个目标,也可以通过相控阵雷达对目标进行断断续续照射来制导导弹。
P-33导弹可用于简单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在有自然和电子干扰和以地面为背景的情况下,全方位攻击各种机动目标和非机动目标,如飞机、直升机,以及巡航导弹。目前,在俄罗斯国土防空兵中只有米格-31截击机装备有这种导弹。
最大射程 120km
最小射程 10~20km
最大速度 M3.5
使用高度 25000~28000m(最大)
最大过载 4~6g
制导系统 惯导和指令修正中制导加半主动雷达末制导
引 信
战 斗 部 高爆炸药,重47kg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490kg
弹 长 4.15mm
弹 径 380mm
翼 展 900mm
这型导弹的开发在P-40和米格-25P武器系统的研制结束前就开始了。确切的是在1968年5月24日,当局决定开发米格-25战斗机的现代版:E-155Е-155МП,即后来的米格-31。米格-31装备了新型的“Zaslon”雷达,并要求开发一种最大射程在120千米以上的导弹。竞争在“三角旗”首席设计师A. 利亚平的K-33和首席设计师M. 比斯诺瓦特的K-50之间展开。最终“三角旗”的设计方案被采用,K-33继承了该设计局早期的成就---K-13和K-23,开发工作先是副总设计师V.朱拉夫列夫,其后是另外一位副总设计师Y. 扎哈洛夫。
一开始,该型导弹被正式将采用一种鸭式布局设计,并像K-40在米格-25那样挂载在机翼下的挂架上,然而后来设计师修改了设计,采用了传统的气动布局,该布局具有更好的气动性能,这对远程导弹非常重要。开发工作与米格设计局展开了紧密合作,为了降低挂载在机身下的气动阻力及温度,采用了导弹半凹陷进机身的设计,沿着机身下成对布置了四枚导弹,导弹的挂载数量得到保障,但这种方案严格限制了导弹的长度,结果使得导弹有一个不寻常的短弹体。采用这种布置方式的原因是为了在导弹上装上大尺寸的半主动雷达天线,由于这种机身下半凹陷式的设计,导弹埋入机身的上半部分的控制翼面采用了折叠机构,使导弹的翼展从1100毫米减少到900毫米。而且,由于半凹陷埋入式布置方式,还采用了导弹弹射机构。
需要注意的是在K-33导弹的发展过程中其各种衍生型号经过了考虑:半主动雷达末段制导型、主动雷达制导型、红外制导型和红外-半主动雷达复合制导型,但是,由于技术、策略和经济上的原因,导弹的发展集中在了半主动雷达末段制导这个型号上。
米格-31战斗机上安装的雷达不是机械扫描式雷达,而是类似装备在F-14A上的AWG-9雷达的一种相控阵列式雷达“Zaslon”。这种雷达的波束可以同时快速的为几个半主动雷达末段制导导弹照射目标,这使雷达能在没有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情况下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由于P-33导弹的零部件要比AIM-54少,所以要便宜的多。
P-33导弹的第三次试飞装备了惯性导航系统,该系统使用了角速度感应器。
除了新的操作特性,R-33与R-44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其安装有被动热防护装置。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在米格-25战斗机上的实验次数越多,越来越多导弹的实际高度及速度等数据被收集,设计者决定导弹内不采用冷却装置,以减少导弹的结构复杂性,及增大导弹的战斗部重量。
与传统的导弹布局相对应,导弹是由夹箍连接到一起的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容纳了半主动雷达末段制导头、碰撞式战斗部和无线电近炸引信;第二部分由自动导航系统和装有保险装置的碎片击杀战斗部;第三部分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延长的喷气管道和喷嘴;第四部分环绕在发动机四周,包含翼面控制舵机。
在1975至1980年的测试期间,导弹尾部控制翼面结构被确定下来,消除了气动振颤,设计者还改进了导弹的控制系统、制导防干扰系统,改善了控制系统和无线电近炸引信在低海拔下的表现,第一架试验靶机(米格-17)在1976年3月26日被击落,在此之前只有PRM-2火箭被用来当实战试验目标。
1981年5月6日,P-33导弹以型号R-33作为米格-31-33战斗机的一部分投入现役,并进入多戈普鲁尼军工厂的生产序列,该工厂也曾生产过“三角旗”设计局设计的“立方”地空导弹系统(也就是萨姆-6)。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系列空空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A-9“阿摩斯”(Amos)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15: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kyfly0890 于 2014-2-10 15:39 编辑

R-33(北约代号:AA-9)为苏联发展的长程空对空导弹,主要作为本土防空军的米格-31战斗机的主力武器,等同美国海军的F-14战斗机和AIM-54凤凰导弹的组合,但和AIM-54的主动雷达导引不同,R-33是半主动雷达导引,因此其射程较短约为120公里,但配合米格-31的闪舞雷达相位阵列雷达,仍足以猎杀在25米低飞的战略轰炸机或巡航导弹,以至在28公里高空的战略侦察机,每架米格-31可在机腹下挂上4枝R-33导弹。
特别值得一提之处在于苏联研制的米格-31所拥有的闪舞雷达与R-33导弹系世界上第一套战斗机载的相位阵列雷达与专属武器系统。更有特色的是虽然R-33是半主动雷达归向的导弹,以传统战机而言理论上无法同步攻击多个目标(例如美国的F-4搭配AIM-7导弹),但优秀的闪舞雷达却能以分时照明的方式同时发射四枚R-33导弹攻击四个不同目标。以1970年代的技术水平而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武器整合成就!

发表于 2014-3-27 19: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哥顶的不是帖子,是寂寞!
发表于 2014-4-28 14: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最新通知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空军虚航组织(LKYFLY) ( 京ICP备10217415号 )

GMT+8, 2025-1-7 10:53 , Processed in 0.07797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