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虚航组织(LKYFLY)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0|回复: 9

[个人感言]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9 13: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飞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虚航!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文标题为:老外开始“返乡”热,摘自《读天下》。读来感触颇深,想来不是每人都会看这本杂志,于是从官网找到了电子版献给大家,此文不涉及政治,但请每位读者能好好看下去,作为一个中国人,有时候社会已经成了一种自然,以致我们麻木在这样的“规则”里,这不怪,我也是如此。所以才张贴此文于虚航,希望更多的人能稍微有一点改变: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8.jpg

为了能给孩子一片蓝天白云
  欧逸文说,他身边的中国朋友对此抱怨得一点也不比老外少,外国人之所以提的意见多,也许正因为他们“还有别的去处”。
  “你永远也成为不了中国人。”
  深思熟虑后,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的英国人马克·基多用这句话宣告他的离开,并在Prospect(《展望》)杂志上发表了以此为题的最后一篇文章,向他的读者致意,也向他客居多年的这个国家道别。因文中提到空气、食品安全和教育等众多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共鸣,他的离开和这封告别信在消息圈里“不胫而走”。
  在这前后,美国青年查理·卡斯特和另一位英国商人克里斯·德文什·埃利斯,也不约而同地分别在博客和公司网站上发表了公开信《我为何要离开中国》,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的怨与爱。
  老外接二连三选择离开,有人甚至称之为“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是大势所趋,还是只是偶然和个别行为?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哪些问题?透过他们三人的中国故事,或可窥得一二。
  基多:现代中国没有价值标准
  马克·基多一直在寻找心中的故乡。但现在,他对中国说“不”。
  45岁的基多在英国北威尔士长大,因为对远东感兴趣,所以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了中文。他对田园山水格外钟情,毕业论文便是以王维为题。
  来中国没多久,因缘际会,基多萌生了做杂志的念头--杂志取名that‘s ,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出版发行。因为定位准确,内容精彩实用,非常受欢迎。鼎盛时期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人几乎人手一册,将其奉为生活、出行的必看读本。
  然而几年的蜜月期转瞬即逝。2003年,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他和中方合伙人闹翻了,最宝贵的that’s商标也被剥夺使用。他跌入了人生的谷底。
  基多想到了距离上海200公里的莫干山。
  好几年前第一次到那里旅行时,他触摸着山间旅馆那些“真实的、坚固的”石头,惊叹它们好像是从阿尔卑斯或者北威尔士一块块运来。要来一捆木柴,点燃壁炉的刹那,基多仿佛回到了自己从小居住的房间。于是,他和妻子租了这里的一幢别墅,过起了工作日在上海、周末来莫干山度假的逍遥日子。
  丢掉杂志之后,莫干山全然成为了基多避世疗伤的“南山”。他们举家搬迁到这里。写作、读书、种地、弄竹、开咖啡馆,和菜农话家常。基多收获了久违的平静和天伦之乐,还创作了一本为莫干山立传的书--《中国杜鹃》。
  这本书的美国版书名是Chasing China,蕴涵着追逐中国、追寻梦想之意。基多没有在书里对事业受挫的打击大书特书,而是从日常生活入手,在挖掘史料的基础上详细再现了莫干山的百年沧桑。
  今天,这里已经宾客盈门了。彼得·梅尔效应(英国作家彼得·梅尔客居普罗旺斯,出书后令当地的旅游业大旺)日益明显。就像上了发条的中国经济一样,莫干山也概莫能外,出名、热闹,问题丛生。
  “除了钱,现代中国没有其他价值标准。没有骑士身份。荣誉象征、奖章或者其他金钱买不到的肯定。”在中国生活数载,经济急速发展带来的拜物拜金主义让基多感慨不已。环境污染、食品质量、交通拥堵这些关系到生活品质的领域也不容乐观。
  如果说上述问题都还能忍受的话,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了压在基多心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如何考试。”基多抱怨。2012年9月,在德清上五年的女儿刚开始小学最后两年的学习,学校就把所有的课外活动都取消了,繁重的家庭作业和补课都是为即将到来的初中做准备。
  怎么办呢?有些问题,基多给不了答案。但他可以选择离开。他说,他遇到的中国人对老外们最大的误解,就是总把“外国人”当成一个群体。好像中国是一个国家,“外国”是另外一个国家,忽略了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特点和权利。
  埃利斯: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我在这里生活了23年,中国对我很好,一个原本毫无方向感的年轻人,在这里成长为业务遍布全球的百万富翁。干吗要换地方呢?”
  似乎是要摆明和别的老外的不同,克里斯·德文什·埃利斯在告别信开场,便向读者抛出了这个问题,也抛出了他对中国的满腹感激。他反复说,离开中国最简单明了的原因就是,他和他的事业已经足够成熟了。
  1980年代末,30岁的埃利斯提着行李来到上海,眼中的这个城市酷似他熟悉的利物浦,“安静得仿佛它已睡了半晌”。
  不过这睡意并未持续许久,埃利斯预感到这个城市蓬勃的生机很快就会被激活。他的预言应验了。三年之后,他便在香港创立了自己的公司。邓小平南方视察之后,到中国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投资和从商的外企纷至沓来,但繁琐复杂的工商税务程序和法律问题让他们头疼不已。埃利斯的公司顺应需求,为这些外企提供咨询和服务。
  短短时间,深圳、北京和上海的办事处先后成立,很快便赚来了他的第一桶金。只是,在日复一日对中国行政部门的“攻关”中,埃利斯终于招架不住这些办事机构的官僚主义了:“即便是为了提交审核一些最鸡毛蒜皮的文件,也需要放下身段,给这些官员们好处才行。”他哀叹连在蒙古国办事都要比在中国容易。
  除了蒙古国,对比更鲜明的还有印度。中国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里,90%都是国企。而在印度,这个数字只有10%。“在印度,什么问题都摆在台面上,而中国的很多问题都隐藏不露。”和中国相比,印度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越南有着成本更为低廉的人力,新加坡有着极具诱惑力的低税免税政策。由于这些情势的变化,埃利斯在好几年前就开始谋划将业务中心转至东盟其他地区和北美。
  采访过程中,埃利斯一再强调,中国还是个很有魅力的国家,不过空气问题必须改善。“在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的承诺早已是一纸空文。尘土飞扬,比之前更甚。对一个宣传要载人登月的国家来说,这实在有失颜面。”
  卡斯特:为了给孩子一片蓝天
  查理·卡斯特今年27岁,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有一位对中国文化相当感冒的老爸。家里不仅摆着《论语》《老子》,还有一只叫“孟修斯”(mencius,孟子的英文)的猫。卡斯特父子都最喜欢道家。在这样崇尚自由又遵循传统的氛围里长大,卡斯特有着大多数美国人的开放和务实,也有着随遇而安的性格。
  在布朗大学学习了东亚文化后,卡斯特来到“孟修斯”的故乡。来到北京后,写文章、摄像、编曲写歌,十八般武艺皆精的他在这里如鱼得水。
  他开了英文资讯博客:“ChinaGeeks”,因为有个博客会强迫自己继续学习,“我得天天看新闻,看历史,反正得找什么有意思的跟中国有关的东西写。”这个博客站点月点击量数万,成为在华外国人了解中国当下的一个重要渠道。
  2011年,卡斯特成了中国女婿。他最自豪的是和妻子共同拍摄了一部关注中国被拐儿童的纪录片。为了这部片子,他们四处筹钱,跋山涉水,跟踪了20多个家庭。他说“最大的挑战不是辗转劳顿,而是要面对镜头前停不住的泪水。”
  最大的成就则是在拍摄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一些家庭以类似“同盟军”的形式联合起来,坐着合租的小货车去寻访他们被拐骗至山西砖窑做苦力的孩子。据他说“同盟军”以这样的方式已经解救了全国100个孩子。
  这么热爱和适应中国的有为青年怎么还是选择离开,而且是短短几年之后?
  在离开的原因里,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同样赫然在列。卡斯特承认,这听起来有些陈词滥调,就连信里那张在阳台上拍摄的雾霾照片也早为北京人司空见惯。“是的,我们也可以应付(这些问题)。但是,为什么要应付呢?”一想到可能会在这里出世的孩子,卡斯特心意难平。
  还有一些原因在告别信里没有提到。作为一个熟练的媒体从业者,卡斯特说中国是外国记者的天堂,但也是外国记者的“地狱”。碰到很多话题,不止是官方机构不给说法或者有意阻拦,就是普通的中国人也会对外媒有种天然的惧怕。他很困惑:报道出来以后,总会被骂忽视或者“没有中国的观点”,你都不愿意接受采访,怎么来报道你的“中国”的观点呢?
  转眼卡斯特已经在缅因州的家里呆了几个月。他最大的感受是,回去后一直感觉天空“有点假”。他跟老婆开玩笑说,“这天看来是被PS过的”。在蓝天之下,卡斯特多了一种放心感:买吃的不害怕里边有毒,因为空气干净终于敢在户外运动了。
  “罗曼蒂克”时代结束了
  在《纽约客》杂志驻华记者欧逸文看来,看似集中的老外“返乡热”在他所知道的外国人里,并不普遍,他觉得这主要反映的是在华外国人对于中国短期经济局势的不明朗和长期改革前景的不肯定。也许有少数较为知名的外籍人士选择了离开,但那也完全是无可厚非的个人决定。如果因此认为大批外国人都要纷纷回老家并展开种种联想,绝对是对形势的误判和庸人自扰。“就好像很多不同国籍的人在美国呆长了,也会住不惯走人,不是吗?”
  说到大家纷纷吐槽的空气质量、食品安全、舆论环境这些事实,其实早已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欧逸文说,他身边的中国朋友对此抱怨得一点也不比老外少,外国人之所以提的意见多,也许正因为他们“还有别的去处”。如果试图理解三位主角的纠结,可以说人们选择一地生活,更多地依赖于他们对于未来的想象,而非此刻的承受度。所以当这些外国人感到要改善局面非一日之功的时候,不想再费时等待的他们才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软实力和宜居性,是否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变得更让人担心了?欧逸文对此也给予了否定回答。在他眼中,中国的发展势头在未来还将保持,只是节奏会更适度。而对于外国人而言,也许改革开放初期的“罗曼蒂克”时代真的告一段落了。现在,是顺应潮流,作出改变和调整的时候了。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表于 2013-3-9 14: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只看到我的威胁,却没看到我的无奈。你有你的美国梦,我有我的中国情。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你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是处到处山寨,我可怜你总是在崩溃中徘徊。你可以轻视我们平穷落后,我们会证明21世纪是谁的时代。复兴,是注定孤独的前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我们要恢复昔日荣光。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代言。

中华,万岁!

评分

参与人数 1导弹 +2 收起 理由
lkyfly1099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3-9 15: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859写得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3: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79]
发表于 2013-3-25 13: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79:}
发表于 2013-5-15 22: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kyfly0580 于 2013-5-15 22:20 编辑

我还是想看看《阿Q正传》。建议都看看,又担心文盲太多!
发表于 2013-5-19 16: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别流失
发表于 2013-6-15 09: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中国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来中国开会,开始是聊天,熟了就开始扯蛋,发现扯蛋能影响世界,就开始群商群策(现在的情况),趋势,是发现来中国开会确实能协调好一些问题,再然后还能解决问题,然然后,大事小情必须到中国开会,不然不能解决问题(找警察没用了){:soso_e113:}
发表于 2014-5-14 10: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30年河东,40年河西,我看到了一个帝国的雏形,和盛极必衰后一个没落萧瑟的帝国影子。
发表于 2014-8-15 17: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膜拜神贴,后面的请保持队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最新通知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空军虚航组织(LKYFLY) ( 京ICP备10217415号 )

GMT+8, 2024-12-4 01:15 , Processed in 0.080488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