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虚航组织(LKYFLY)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80|回复: 11

[图文资讯] 俄军用机型号的命名之变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6 22: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飞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虚航!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912年7月,沙皇俄国陆军部工程电信局航空处成立。这是俄国空军的雏形,其编制的由来与美国当时的作法如出一辙,而真正拥有和使用飞机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了。参战后的俄军开始成批引进和仿制一批航空“先进”国家的军用机装备部队,约计1800架。当时俄国还没有自己的军用机型号,所以照搬国外飞机原来的称呼,如战斗机“福克DⅦ”“纽保Ⅳ”、“波尔蒂”、“信天翁”;侦察轰炸机“瓦赞”、“法曼Ⅶ”、“法曼27”、’‘法曼30”;侦察机“安萨尔多”.......
1917年10月革命成功以后,红色政权在 11月 10日很快组建了工农政权第一支飞行队,12月又成立了全俄航空管理委员会,重整航空工业。干1918年1月28日成立的前苏联工农红军中,就包括了航空兵(但暂未定为空军)。同年5月,全苏空中武装力量得到了统一管理,前苏联空军进入了大发展时代。6月,航空工厂实现了国有化,并建立了相关的航空科研机构,开始从事国产飞机的预研及研制。当时,由于自制军用机很少,型号是用爱称或不规范的代号自行命名的。
进入20年代,一批卓有成效的飞机设计师脱颖而出。军用机开始用他们的姓氏词头来命名。1925年,苏维埃政权决定自己设计研制战斗机。当年, A·H·图波列夫为首的设计小组研制成功第一种作战飞机,即双座双翼单发侦察/轰炸机AHT-3(安特-3),又称P-3。这两种并存的型号,前者是从主要设计师的姓氏演变而来;后者从用途称谓演变而来。在二三十年代,前苏联几乎每种军用机都有二种型号。这又同美国的作法相似。美国当时的一些军用机就同时拥有飞机工厂(公司)内的设计代号(型号)和军方正式赋予它的(用途)型号。同年,前苏联中央设计局解散,代之以由著名设计师负责的几个设计局(也称设计集团)。当时,先行成立了问个单位,即由H·H·波利卡尔波夫为主的“陆基飞机设计局”和由Д·П·格里高洛维奇为主的“海基飞机设计局”(专事研制水上飞机)。以后几十年中不少独立出来的著名设计师和设计局大都源自上述两个单位。
1927年,前苏联第一种纯国产的实用战斗机И-3(读作伊-3,西方书刊常写作E-3)问世。俄文字母И代表战斗机。到30年代初,各类用途的军用机相继研制出来,型号命名也趋向正规代。当时的轻型高速轰炸机用СБ(读作“斯勃”,英文为SB)作为型号的开头,如СБ-2、СБ-3等;高速远程轰炸机用ДБ来命名;远程重轰炸机用ТБ来命名,如伊尔-4又称ДБ-3;近海侦察巡逻水上飞机用МБР来命名;教练机用У来命名;侦察机用Р来命名;战斗机用И来命名等。进入二战后,前苏联军用机一般改为只用设计局的词头来命名型号。型号中的序号以设计向世之先后顺序排列,如图-2、图-4、图-8、伊尔-2.伊尔-6、米格-1、米格-3、米格-5……有趣的是,有的设计局只用奇数为设计序号;有的只用仍数;而有的不受此约束(如苏霍伊设计局)。下面,是前苏联几十年来主要军用飞机研制单位的名称及飞机型号词头:
l、安东诺夫设计局,主设计师俄文写法(下同)О·К·Антонов,型号词头(下同)取“安”(Ан),英文写作(下同)“An”。成立于 1946年,主要研制运输机
2、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局,Н·Н·Поликаров,波(По), Bo,成立于1925年,主要研制战斗机。
3、别里耶夫设计局,Г·М·Бериев,别,(Бе), Be,成立于30年代前期,主要研制水上飞机。
4、彼得良可夫设计局,В·М·Петляков,彼或毕(Пе),Pe,成立于30年代末,主要研制轰炸机。
5、图波列夫设计局,А·Н·Туполев,图或杜(Ту),Tu,成立于1925年,主要研制轰炸机、运输机。
6、伊留申设计局,С·В·Илъющин,伊尔(Ил),Il,成立于1933年,主要研制强击机、运输机、轰炸机。
7、卡莫夫设计局,Н·И·Камов,卡( Ка), Ka。成立于1945年,主要研制共轴式直升机。
8、拉波契金设计局(又称拉沃奇金设计局), С·А·Лавочкин,拉(Ла),La,成立于1939年,主要研制战斗机。
9、里苏索夫设计局,Б·П·сусов,里(Ли), Li,成立于40年代初,主要仿制生产了DC-3。
10、米里设计局,М·Л·Милъ,米(Ми),Mi,成立于1947年,主要研制直升机。
11、米高扬/古列维奇设计局(后改称为米高扬设计局),А·И·Микоян/М·И·Гуревич,米格(МиГ),Mig,成立于1938年,主要研制战斗机。
12、米亚西谢夫设计局,В·М·Мясищев,米亚或米雅(Мя),Mya,成立于1938年,主要研制战略轰炸机。
13、苏霍伊设计局,П·О·Сухой,苏(Су),Su,成立于1939年,主要研制战斗机、强击机、战斗轰炸机。
14、雅克福列夫设计局,А·С·Яковлев,雅克(Як),Yak,成立于 1939年,主要研制直升机、战斗轰炸机、垂直起落飞机、运输机、教练机。

前苏联一般不给自己的飞机起一个别称或绰号,但偶尔也有例外,如30年代著名战斗机 H-153(伊-153),又称“海鸥”,因其机翼采用了海鸥翼形;又如80年代末研制的巨型军用运输机 AH-124(安-124),又称“鲁斯兰”,它是俄罗斯民间传说中一个英雄的名字。
前苏联军用机(也包括一些民用机)的绰号基本上是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起的。为了型号识别上的方便,西方往往从发现一个新机种的初期阶段就给这一机种起一个绰号,并且不再更改。由于前苏联军用机的准确型号一般总会推迟发表,西方用绰号来确定某某机种,不失为一种有效而及时的情报处理方法。例如图一26轰炸机被西方卫星发现后,只知其外形及大概用途,却对型号一无所知。就是前苏联自己,出乎与西方战略武器谈判的目的,也将其暂时定为图一22M,使其型号变得扑朔迷离,不易确定。于是北约干脆给它一个“逆火”的绰号,并且沿用至今。北约给前苏联军用飞机起的绰号表面上看与其用途、外形特征及性能毫无关系,但却遵循了一个小小的规律。那就是每一个绰号(英文单词)词头字母必须与英文中某某用途的词头字母一致。北约将F代表战斗机;B代表轰炸机;C代表运输机;H代表直升机;M代表其它用途飞机。那么某型飞机绰号单词中头一个字母所代表的用途,必须和该机主要用途相同。举例而言,米格一21被叫作“鱼窝”,英文单词是Fishhed,其词头F正好代表战斗机。米一6被叫作“吊钩”,英文单词Hook,而H代表直升机。安-2被叫作“小马”,英文单词Colt,而C代表运输机。彼一2被称作“雄鹿”,英文单词Buck,而 B代表轰炸机。雅克一32被叫作“螳螂”,英文单词Mantis,M代表教练等用途的飞机。别-2被叫作‘铠甲”,英文单词Mail,而M也代表反潜巡逻(水上)飞机。凡此种种,不一而论。
也有同一种飞机被冠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绰号的情况,如米格-15就有“鹰”和“柴捆”两种称呼。伊尔-18旅客机就有“蛤”和“黑鸭”两种绰号。前者针对未投产的暂装活塞式发动机的试制机;后者指投产的改装涡奖发动机的正式机。而且,前苏联本国也给其一个爱称——“莫斯科”。这样一来,伊尔-18客机就有了三种绰号。前苏联军用机的改型用1~3个俄文字母来表示,写在设计序号之后,如米格一月就有O、O-13(截击型)、HO、HOC、HOM(侦察型)、P、C(最终发展型)、EHC(教练型)、y、yC、yM(空中试验平台)、Fi(模拟试验机改型)和N等等。它们在书刊中往往按照发音被译成英文字母,如Q被译成F、fiM被译成PFM、EHC被译成bis……。其实,它们指的都是原来前苏联正式改型之称谓。而北约对前苏联军用机的改型倒有一个极简便的标注方法,即在绰号后面加L英文大写字母A、B、C、D……。如米格-21有鱼窝A、鱼窝B、鱼窝C等等叫法。可是有些书刊作者漫不经心的把这些A、B、C、D……直接连在米格-21之后,成为不伦不类的米格-21A、米格-21B……这一点须引起注意,不要混淆使用。目前,上述设计局的第一任设计师基本上都已经去见马克思了,实际工作已由他们的接班人来完成,但是型号命名方法并未因易人而改变。
前苏联军用机型号命名方法的特点有三条:一、只表示设计单位与试制单位名称及设计序号;二、基本反映用途,但不完全是;三、并不展映制造厂厂名(因为每一个设计局都会委托几家不同的工厂生产飞机,而这些飞机制造厂的名称很少被人熟悉)。前苏联解体后,航空工业陷于定货不足、资金贫乏的不景气境地。设计局不得不和工厂联合成各种集团,型号的词头虽然没变,但出于商务推销及宣传的需要,设计序号循序渐进的规律有所打破。如安一124之后的巨型运输机一下子跳到了安一225。雅克设计局新的教练机有了新的型号雅克-130。除此外,为求生存,原来各设计局所从事的用途分工也有所改变,比如,一贯研制战斗机的米格设计局推出了公务机方案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22: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军用机型号的命名之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30年间,德国的军事航空就很发达,研制生产了很多军用飞机。其型号一般由一个绰号,接一个用途代号及设计序号组成;也有用飞机生产厂家(公司)全称,接一个用途代号及设计序号组成的。现以第一次世界大战著名军用机为例,说明如下:如“信天翁”DⅠ、“信天翁”D Ⅱ和“信天翁”DⅢ,分别表示取名为“信天翁”D的战斗机的三种改型。而福克 E、福克 Dr.Ⅰ和福克 D.Ⅷ,则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飞机,它们虽然都由福克飞机厂设计生产,但分别属于不同用途的型号。以上实例中的D、Dr和E等字母都是飞机的用途代号,写在后面的罗马数字方是设计序号,而改型号则用小写的英文字母a、b、c、d……来表示。
当时,德国陆军航空兵(空军前身)为自己的飞机规定了详尽却又繁琐的用途代号,它们是:A.双座单翼非武装型(如侦察机);B.双座双翼武装型(后座也是驾驶员);C双座双翼武装型(后座是侦察员,有枪);CL.C的轻量型,用于对地攻击;CLS.同L,用于低空(只有试制机);D.单座双翼战斗机(后来泛指战斗机);DJ.D的对地武装支援型(只有试制机);Dr.单座三翼战斗机(三层机翼);E.单座单翼战斗机;F.三翼战斗机(只用于福克F.Ⅰ100~F.Ⅰ103四种飞机);G.双发轰炸机(同K);GL、G的轻量型;J.有装甲的双座对地支援型;K.有武装的双发飞机(1915年至1916年冬改用G表示);L.G的远程型(只有试制机);N双座单发夜间轰炸机;PE、有装甲的单座对地攻击机(只有试制机);R.三至六发的大型、超大型轰炸机;S对地攻击机(只有试制机)。
同样,当时的德国海军也有类似的用途代号:B轰炸机;BFT装备有收、发报机的轰炸机;HFT.装备有收、发报机的其它飞机;C.双座机(前方装有固定机枪1挺);C2MG双座机(前方装固定机枪1挺,后方装活动机枪1挺);C3MG双座机(前方装固定机枪2挺,后方装活动机枪1挺);CHFT装备机枪HFT类飞机;E单座飞艇(装备机枪1至2挺);ED单座有浮筒的水上机(装备机枪1至2挺);G.双发轰炸机(同陆军);R.三发以上的大型轰炸机(发动机累计总功率须大于1000马力);T鱼雷攻击机(可兼作轰炸机);W水上飞机(非单座浮筒式飞机)。例如:汉诺威CL.Ⅲa表示是一种以城市汉诺威命名的轻型双座对地攻击机,其中Ⅲ表示同类用途飞机在该厂的第三种设计型号,a表示是头一种型别(改型)。可见,设计序号只代表这种(机在这家工厂同一个用途产品中的设计顺序,并不是整个国家或军队在该用途飞机内的设计顺序。

到30年代,德国开始扩军,不少新飞机应运而生。飞机型号命名法也作了重新规定,并从1933年起执行。自这一年开始,凡是经航空部队认可投入设计生产的军用飞机都能从航空部获得一个正式型号,该命名法一直持续使用到1945年德国战败。新的飞机型号由飞机厂名的缩写词头加一个设计序号构成,而且德国飞机绝大多数没有绰号,另外这种型号表示法不能直接反映飞机的用途。
这些都是与其它国家的型号命名法所不同的。新的命名法中,设计序号是从11开始连号统一编制的,不会因设计生产厂商和用途不同而出现重复,因而它可代表整个德国军用飞机总的设计顺序和种数。从原则上讲,设计序号既无空缺,也不能一号多用。从1933年至1945年4月,设计序号排到了635。具体型号为客克Jll635型四发双机身侦察机,即1933年后德国的第635种军用机。
在该命名法执行初期,德国航空部往往按照各工厂的型号发展规划,把一组组连号的设计序号提前分配给工厂备用。因此,这一时期的设计序号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各飞机厂的型号研制顺序。有些军用机在研制过程中中途下马,它原来占用的设计序号有时会被后来出现的另一种正式型号所挪用,如早先曾出现过 Me162,研制失败后,设计序号被用于后来出现的He162型喷气战斗机。同样,当一家工厂的某型飞机中止发展后,如厂名未变,后来完全可能冒出一个完全相同的型号来,如梅塞施米特工厂先后出现过两次Me163,前一种Mel63只是昙花~现,中途停止研制,后来的Mel63才是著名的火箭发动机战斗机。另一种情况是,当发现位于前面的设计序号因故出现空缺时,也会将已有的某个型号的设计序号更改为前面的那个较小的号码,如HS297型地对空导弹,后改为Hsll7,不过这种情况极少。
飞机型号中的厂名词头缩写主要有以下这些(后一个字母多数为小写):Ao阿果(飞机厂,下同),Ar阿拉多,Ba巴赫姆,Bf拜埃隆(后改为梅塞施米特),Bu必由卡,Bv布隆·温特福斯,DFS德国滑翔机研究所,Do道尼尔,Fa福凯·阿哈盖利斯,Fh哈莱(后改称济贝尔),Fi菲才拉,Fk基尔,Fw福克·武夫,Go哥塔,Ha汉布尔加(后改称布隆·温特福斯),He亨克尔,HS亨谢尔,Ho霍尔汀,Ho休塔,Ju客克,Ka卡尔卡特,Kl克林,Me梅塞施米特,NR那格拉·罗尔兹,Si济贝尔,Sk斯柯达,Ta坦刻,Wn威那·内谢塔特,Z齐伯林。当出现两个工厂合作研制时,型号词头则冠以两个工厂的厂名编写,如MeC代表德国的梅塞施米特公司和法国的科德龙公司合作,ZSO代表德国齐伯林公司和法国SO公司合作,以此类推。Bfl09则表示拜埃隆公司生产的单座战斗机,设计序号是109,该公司后来更名为梅塞施米特,因此又称Mel09战斗机。
除此之外,战时的德国还出现过许多形态各异的飞机设计方案和处于实验、试飞初期的飞机。它们没有得到航空部同意的正式研制许可,但有另一套命名法,即用“计划”一词的调头字母P再加一个设计序号来表示。唯一例外的是容克飞机公司的这类试验型号用“试验”一词的词头EF来表示。例如:Me.P1101是梅塞施米特公司于1944年研制的可变后掠翼喷气式战斗机试验机,仅用于研究,战后发展成为美国的X-5飞机,1101是设计序号,但不一定表示已有那么多的设计方案。据统计,较有名的用P或EF字母打头的试验机方案不下50种。
二次大战后,无论是民主德国还是联邦德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军用飞机屈指可数,其型号也就无章可循了。如“风扇教师”400型教练机,是用一个绰号加一个改型代号组成的;Do228型运输机,又是用道尼尔飞机公司的缩写(D。)加设计代号(228)组成。
二战时期,德国军用飞机的改型,由从A到Z的大写字母、连接号和数字组成,有的后面还有斜线和字符。如Me262单座双发喷气战斗轰炸机,其改型就有Me262V、A、B、C、E等; Me262A中又有Me262A-l~5;Me262A-l中又有Me262A-la~b; Me262A—la中又有 Me262A-la/ U1~U5。当然不一定都有这么多层次,这么多改型。其中V是原型机,A是战斗机,B是双座机,C是动力改进型飞机,E是武装革新改型等等。后面依次表示亚改型,再改型(小改)。斜线(/)后则表示机载设备的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22: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军用机型号的命名之变革

正如其他国家走过的道路一样,日本早期的军用机也没有统一的型号命名标准。更何况,日本早期使用的飞机基本从国外购入,型号名称比较混乱。到20年代中期,这样的情况才开始有所改观,逐步形成了日本军用机的命名和编号方法。

一、2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日本陆军飞机的命名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日本陆军航空兵(日本空军的前身)开始为自己所装备的飞机命名,如进口的莫利斯·法曼式飞机被称作“莫式”;纽保式战斗机被称作“甲式”;萨尔姆逊飞机被称作“乙式”;而斯帕德式飞机被称作‘丙式”等等。

从昭和元年(公元1926年)起,开始用日本的纪元(皇纪)年号为军用飞机命名。1926年正好是皇纪2587年,那年川崎飞机厂仿制的德国道尼尔Do.N型重型轰炸机被日本陆军称为“87式”。

到皇纪 2600年(昭和15年)即公元1940年,是一个很重要的界线。在此之前,不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只要是军方认可投入研制的飞机均用皇纪年号最后两位数字命名(如“87式”);而在皇纪2600年这年开始研制的飞机,陆军称“100式”(百式),海军称“0式”(零式);从皇纪2601年开始,日本陆军飞机则统一用年号的最后一位数字命名,如“一式”“一式”……(可用阿拉伯数字,也可汉字数字表示)。

这样,同一年、同一型号可能有多种不同的飞机,如“97式”,在日本海军就有舰载攻击机、侦察机和水上飞机等四种;在陆军也有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等。因而易造成混淆,为了区别只好在型号前后加注生产厂名和用途称谓。关于用途称谓,日本陆军通常写成战斗机(战斗机)、爆击机(轰炸机)、袭击机(攻击机)、输运机(运输机)、练习机(教练机)和滑空机(滑翔机)等。
从1933年起,日本陆军又采用了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命名,即由一个日文假名字母キ加一个设计序号组成。キ的译义为飞机的“机”。这种方法可避免重复。第一种用抒编号的飞机是キ一l,原称为“三菱93式重爆”,后写成“三菱キ一193式重爆”(重型轰炸机)。用キ编号,对于飞机的改进改型还可用不同数字、“改”字或“甲乙丙丁”来表示。
日本陆军从1942年的キ一43型飞机起,开始为飞机取绰号,如キ一43“隼”(一式)、キ-44“钟尴”(二式)、キ-61“飞燕”(三式)和キ一84“疾风”(四式)等,均为战斗机。当时日本陆军的轰炸机多用与龙有关的词汇来取绰号。

二、 2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日本海军飞机的命名
日本海军在初创期,同样对飞机的命名缺乏统一标准。直到大正10年(公元1921年)才有了用年号加用途的飞机命名标准(基本同陆军),如“10年式舰战”为大正10年命名的舰载战斗机,“2式复座水侦”即昭和2年命名的双座水土侦察机。
从昭和4年(公元 1929年)即皇纪2589年起,日本海军飞机也开始改用皇纪年号中的两位尾数命名,如“92式舰攻”为皇纪2592年(公元1932年)命名的舰载攻击机,“一式陆攻”即指皇纪2601年命名的岸基攻击机。另外、在皇纪2600年命名的海军飞机一律称为“0式”,共有5种,其中包括一种战斗机、一种运输机和三种水上侦察机。从皇纪2601年开始,日本海军的飞机型号只取年号的末尾一位数字。改型用1号、2号……表示,小改(亚改型)用1型、2型…表示。不过也有例外,有可能出现同年、同用途,而不同型号的飞机。例如,著名的“96式舰战2号2型’即为皇纪2596年命名的舰载战斗机的第二种改型的第二种小改型(见图1);而“97式1号、2号和3号舰攻”则是指三种不同的舰载攻击机。
日本海军用皇纪年号命名只持续到1942年为止。从1942年7月27日起,全面采用由绰号命名的方法,而不再套用什么年号。不过绰号的选择范围有一定要求:制空战斗机(甲战类),一般用与风有关的词汇,如“烈风”和“阵风”;防空战斗机(乙战类),用与雷电有关的词汇,如“雷电”和“天雷”;夜间战斗机(丙战类),用与光有关的词汇,如“月光”和“极光”;轰炸机用与山有关的词汇,如“泰山”和“天山”;中、轻型轰炸机用星座之类的词汇,如“彗星”和“银河”;侦察机用与云彩有关的词汇,如“彩云”和“景云”;海上巡逻机用与海洋有关的词汇,如“东海”和“大洋”;运输机用与天空有关的词汇,如“苍空”和“晴空”;教练机和滑翔机均用与花草有关的词汇,如“红叶”和“秋草”等。日本陆军用キ字母命名后不久,从1935年起海军也采用了一种记号命名法。所谓记号命名是由三个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构成的,例如著名的“一式陆攻24型(轰炸机)”被命名为G4M2d,其中前面三个字符(包括字母和数字)分别表示该机的用途、机种序号和厂名,后两个字符分别表示改型的次数和小改(亚改型)次数。
关于记号命名中第一个表示用途的字母:A为舰载战斗机,B为舰载攻击机,C为侦察机,D为舰载轰炸机,E为小型水上侦察机,F为小型水上观察机,G为中大型轰炸机,H为中大型船体式水上飞机,J为岸基型战斗机,K为教练机,L为运输机,M为特种飞机,N为带浮筒的水上战斗机,P为岸基型轻型轰炸机, Q为反潜巡逻机, S为夜间战斗机,MX也为特种飞机。记号命名中的第二个字符为阿拉伯数字,表示机种序号,即同用途飞机的第几种设计型号。第三个字符为英文字母,表示厂名。具体规定:A一爱知,G-日立,H一广工厂(后为第11航空厂),I-石川岛,J一日本小型飞机厂,K-川西,M一三菱,N一中岛,P一日本飞机厂,S一佐世堡(后为第21航空厂),Si一昭和飞机厂,W一渡边(后为九州飞机厂),Y一横须贺(后为海军航空技术工厂),Z一美津浓。对于进口的飞机,日本海军也采用记号命名。当然也有不按上述记号命名的例外情况。

三、二战中盟军给日本军用机起的绰号
二战中,盟军为了识别上方便,特别是对某种新出现的敌机,在尚未弄清它的型号名称之前,往往先取一个绰号。这些英文绰号往往没有具体词义,常出现在一些公文和出版物中。例如,曾在中国大陆使用过的“ 96式舰战”( A5M)被称为Claude,“96式陆攻”(G3M)被称为Nell,“0式(零式)舰战”(A6M)被称为Hamp,“一式陆攻”(G4M)称为Betty,“100式司侦”(キ一46)称为Dinah等。1942年底,这种方法为美国海军和陆军接受,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大致规则:战斗机(海军、陆军)用男性名;女性名用于侦察机、轰炸机(包括攻击机和俯冲轰炸机)、侦察机(陆基和舰基)、飞艇和运输机(运输机名字以“T”开始);树名用于教练机;鸟名用于滑翔机。

四、战后至今日本军用机的命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引进或仿制过一些外国飞机,其型号命名原则上是照搬国外的,如 T-33A教练机、F-86D战斗机等。有的还取了一个别名,如 F10利称“荣光”。
1956年,日本航空工业恢复自行设计生产军用机,第一个型号是T—l喷气教练机。从那时开始,日本对本国生产的军用机采用了与美国类似的命名方法,即代表用途的英文字母加设计序号组成,如T—1、T一2.T—3和T—4教练机,F-l战斗机,C—l运输机,PS-l反潜巡逻机和US-l海上救生飞机等。不过,有的民用机改作军用后仍用原来的命名,如 YS— 11。
绰号沿用不变。
发表于 2012-8-17 09: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哇
发表于 2012-8-17 09: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哇
发表于 2012-8-18 15: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602知道的还真多啊,羡慕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8: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19 15: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够麻烦的了。其实小日本是不允许有军队的。
发表于 2012-8-19 17: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了不少知识
发表于 2012-8-19 19: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专业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最新通知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空军虚航组织(LKYFLY) ( 京ICP备10217415号 )

GMT+8, 2025-5-12 16:12 , Processed in 0.124400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